title.JPG

在台灣愛喝咖啡的朋友們可能都曉得我們雲林古坑的咖啡很有名,然後我之前參加媒體團去花東的時候也發現瑞穗那邊有發展得很有規模的在地咖啡品牌,但最近我才得知原來就在我們北部也是有品質很棒的咖啡園就集中在桃園市復興區的一帶,當地因為地處山區的關係,所以其實海拔也是適合栽種咖啡樹的,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當地的農民投入於咖啡產業之中,而我這次來到的「白吉莎咖啡莊園」就是其中最有指標性的一家,業者陳耑妤本身是2018年開始接觸咖啡產業的,目前已經考取SCA國際咖啡感官、烘焙、金杯等三張證書,致力於將復興區的優質咖啡給推廣讓更多人得知以及喜愛,當天我所參加的就是由她所主辦的「與咖啡有約 一日咖啡食農體驗」,會帶大家了解咖啡文化、種植、烘焙等各方面的相關知識,也會實際帶大家前往她所精心栽種的咖啡園去看看咖啡樹與新鮮咖啡豆的模樣,中午品嚐有咖啡入菜的特色風味餐,然後下午再帶大家體驗相當有趣的手搖陶甕烘豆DIY,最後大家自己烘出來的咖啡豆還能磨成粉狀帶回家沖泡唷~♪

p.s.「與咖啡有約 一日咖啡食農體驗」的費用是一個人1680元含導覽、午餐以及下午的手搖陶甕烘豆DIY,然後平日最少要四、五人以上成行,假日則最少要十人以上,建議大家可以揪身邊愛喝咖啡的親朋好友們一起來體驗

基本資料(鑫園馬告 X 白吉莎咖啡莊園)
地址
:桃園市復興區羅馬路六段36號
電話
:(03)382-1830
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inyuan601/
備註:平日請先來電確認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6757.JPG

通常講到咖啡園,大家腦海中可能都會浮現出很高海拔的環境,所以想說復興區的咖啡莊園應該也都是在高山之處,但這個「白吉莎咖啡莊園」或者說「鑫園馬告 X 白吉莎咖啡莊園」其實地點並沒有在很深山,從新竹的關西鎮過來大概只要二十幾分鐘,從台北開車來的話下關西交流道以後很快就可以抵達,若沿途車況都順暢的話,整個車程只要約莫一小時唷~

DSC06727.JPG

其實這個地方之前是叫「鑫園馬告」,算是原住民料理的餐廳同時也是咖啡廳,不過業者後來投入咖啡的種植、烘焙、產品包裝以後就創立了一個新的品牌,叫做「白吉莎咖啡莊園」,聽說「白」、「吉」、「莎」這三個字都取自於她三位小孩的名字,充滿了親情之愛。

DSC06730.JPG

復興區在前幾年的有特別開設咖啡相關輔導以及培訓課程讓當地民眾參加,所以咖啡莊園也是越開越多間,大家都希望可以提升咖啡的品質,讓北台灣的朋友以後想喝好咖啡和深入咖啡莊園實地體驗時不一定要往中南部或東部走,在復興區這邊也是可以品嚐到當地栽種的好咖啡。

DSC06738.JPG

你們如果開車前往的話(這裡其實搭公車也可以到,莊園門口就有個桃園客運「高遶」的站牌),外面空地都是可以停車的空間。

DSC06740.JPG

提醒大家一下,這裡未必每天都有營業,如果專程前往的話最好先打電話確認一下當天有沒有營業,若是想參加相關體驗活動的話也需要提早致電預約唷!

DSC06748.JPG

如果你們是愛貓人士的話,來這裡不時會看到小貓咪爬上爬下,看起來相當好動、有活力的模樣。

DSC06732.JPG

鑫園馬告另外還有自己的露營區,聽說還有階梯可以直達野溪玩水,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參考看看。(不過當天我們的體驗與露營區無關,所以我就沒特別去看露營區長怎樣了)

DSC06683.JPG

當天我們的體驗行程是上午先在室內有空調的地方聽耑妤介紹關於復興區咖啡產業的發展歷程以及當天整個遊程的概況。

DSC06717.JPG

階梯旁掛的就是前面提過的SCA國際咖啡證書。

DSC06693.JPG

桌上還有提供沖泡好的冰咖啡以及我很愛吃的比利時蓮花薄脆餅,讓早上沒時間吃早餐的朋友可以先稍微止餓一下。

DSC06698.JPG

當天其實上午有提供一壺咖啡,下午也有提供別的咖啡,喝完以後耑妤要問大家哪一壺比較好喝還有猜猜看哪一壺才是這裡種植的咖啡豆所泡出來的咖啡,我這裡就先不破梗了,等大家實際品嚐的時候再猜猜看吧~

DSC06700.JPG

這幾包是下午體驗手搖陶甕烘豆DIY會用到的咖啡豆,細節我們晚點再說。

DSC07340.JPG

如果你們不像我們有那麼多時間體驗一整天的話,這裡也是有其他時間比較短的體驗項目可以選擇喔~

DSC06712.JPG 

如果你們路過此地但不想進行任何體驗的話,也可以單純進來喝杯咖啡或其他的飲品。

DSC07111.JPG

現場也有販售各種跟茶和咖啡有關的產品,有興趣的話都可以請現場人員幫你們做介紹。

DSC07346.JPG

這自製辣椒醬聽說也是他們賣得很好的人氣商品之一。

DSC07244.JPG

這裡也有販售單杯的精品咖啡,或者你想直接購買咖啡豆回家自己沖泡也是可以。

DSC06688.JPG

當天她前面解說的內容其實蠻豐富的,但因為我又要拍照又要紀錄那麼多內容真的吃不消(我已經是當天現場最認真做筆記的人了),所以這裡就先簡單帶過了,直接帶你們去看參觀咖啡園的部份。

DSC06786.JPG

她們種植咖啡園的地點其實就在停車場的不遠處而已,大概走個2~3分鐘就可以抵達,中途還會路過菜園,她們自家的餐廳也會使用到一些自己栽種的食材。

DSC06790.JPG

過了菜園以後有一條高遶古圳步道,後半段聽說都是竹林,走起來相當涼爽愜意,而且還可以通到底下的溪流處戲水。

DSC06806.JPG

但我們當天是精實的行程,所以並沒有戲水的環節XD 耑妤帶我們看到的是她所種植的「SL34阿拉比卡豆」。

DSC06824.JPG

我想就算是沒在喝咖啡的人應該也有聽過「阿拉比卡豆」吧!?但那只是咖啡豆的大分類而已,其實阿拉比卡豆還細分為很多不同的種類,像這裡的SL34就是其中一種。

DSC06825.JPG

其實跟某些果樹一樣,這裡的種植環境都有點陡峭,下斜坡的時候走路要小心一點,然後我也建議如果你們要參加這種體驗的話,最好不要穿白色的鞋子,不然很容易弄髒喔...

DSC06838.JPG

還要穿越這樣的樹叢才能到達最終目的地...

DSC06834.JPG

咖啡園的附近還種了一些香蕉樹之類的果樹,本來以為是業者他們自己要吃的,後來才曉得是這是為了防止咖啡豆受到「猴害」,如果有野生的猴子跑來這裡,會希望牠們吃水果吃飽就離開,而不要傷害到那些珍貴的咖啡豆。

DSC06854.JPG

我們這種外行人可能會以為種咖啡樹就像自己在家種花一樣,有定時澆水就會乖乖長大,但是當天聽了解說以後才曉得這種想法根本大錯特錯,當中有非常多的眉眉角角都是外行人絕對不會知道的,比如說如何處理菌害、如何讓養份集中、用何種灌溉方式比較適當,箇中都有很深的學問。

DSC06866.JPG

她這裡種的咖啡基本上是使用自然農法,不用化學肥料而是使用有機肥料,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而已,使用自然農法還需要照顧好這一片土地的土質以及整個周邊的生態環境,光是聽她解說我就覺得種咖啡也太辛苦了,原來不只是米飯粒粒皆辛苦,大家能喝到好喝的咖啡也是咖啡農們付出非常多心血才換取的辛苦結晶呀~

DSC06850.JPG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其實台灣本來是完全不產咖啡的,用來種咖啡的種子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例如她的SL34阿拉比卡豆原產地就是非洲。

DSC06852.JPG

SL34的特色是喝起來明亮、有豐富的果酸味,但咖啡豆這種東西會因為種植的氣候、海拔、土壤、肥料等因素才影響它的風味與品質,所以即使是同一種豆子,不同地區、不同人所栽種出來的,風味也未必完全相同。(烘焙方式和沖泡方式當然也會影響其風味)

DSC06889.JPG

聽耑妤說...咖啡豆一年只能採收一次而已,但如照片中所見,就算是同一顆樹上的咖啡豆也未必全部都同時變紅(變很紅了才能採收),所以「一次」並不是只那幾天就可以全部一次採收,整個採收的時間有可能會拉到四到五個月那麼長唷!

DSC06948.JPG

再來看到這一株所種的是賴比瑞亞品種的咖啡豆,特性是香味濃郁但味道比較淡,然後也並非她要種來賣的品種,只是種好玩的而已...

DSC06957.JPG

再來這一株的是咖啡三大品種中的另外一種,名叫「羅布斯塔」,苦味比較重,風味也比較濃郁,一般都是用來深培,感覺是一些熱愛精品咖啡的重度咖啡控才會喜歡...台灣一般民眾接受度比較高的應該還是阿拉比卡的豆子。

DSC06917.JPG

再來她帶我們看到的是一些咖啡豆商品化過程會用到的一些機具,首先看到的是脫殼機,要重複脫個三到四次才會脫得乾淨。

DSC06927.JPG

這一台是咖啡豆用的乾燥機。

DSC06937.JPG

樹上的成熟咖啡豆都是水份飽滿的狀態,要經過這種乾燥機來風乾才會變成可以烘焙的那種咖啡豆。

DSC06943.JPG

咖啡豆有很多不同的處理法,其中某一些就是要經過發酵的步驟,而照片中那個就是恆溫發酵箱,裡面可以控制固定的溫度讓咖啡豆慢慢低溫發酵,這樣可以讓咖啡豆產生更多的芳香物質。

DSC06892.JPG

她們這邊也有在販售自製的辣椒醬,照片中這些是她們自己栽種出來的魔鬼椒、燈籠椒、小辣椒,也是要經過日曬的處理後才能做成辣椒醬。

DSC06963.JPG

再來我們一行人路過餐廳的廚房打算去享用豐盛的特色風味料理。

DSC06968.JPG

復興區其實算是農作物產量相當豐富的區域,水蜜桃、甜柿、柑橘、綠竹筍、桂竹筍和各種蔬菜應有盡有,而且一些高冷蔬菜都比平地種植的更脆、更甜。

DSC06971.JPG

經過一個上午的導覽,大家都處於飢腸轆轆的狀態,迫不及待想要大快朵頤一番~

DSC07024.JPG

如果你們是參加跟我一樣的「與咖啡有約 一日咖啡食農體驗」的話基本上就可以享用這樣一桌的特色料理。

DSC07046.JPG

如果一般散客來又沒有參加什麼體驗活動的話也是可以用單點的方式來點餐,然後還有一種4500元含十菜、一湯、一水果的合菜。

DSC07008.JPG

首先看到這一份叫做「吉拿富」,聽說是排灣族的傳統美食,主要用小米所製成,口感獨特(還吃得到一層酸漿葉),感覺比一般粽子更細緻又有彈性,裡頭包的好像主要以豬肉為主,不像一般南部粽、北部粽的料那麼多,但我們桌上還有其他佳餚,所以這樣配起來吃,大家都是吃的津津有味。

DSC06993.JPG

再來這一道是「馬告煎蛋」,口感很嫩,而且不像某些作法的煎蛋油膩感那麼重,細細品嚐時可以吃得出馬告特殊的香氣,還蠻好吃的。

DSC07001.JPG

這一道算是咖啡沙拉,使用的是自製的咖啡醬搭配一些時令的蔬菜,像當天搭配的是燙熟的長豆,還吃得道核桃、杏仁等堅果,第一次吃到使用咖啡醬的沙拉,感覺還蠻新奇的說~

DSC07041.JPG

那天一面拍照、一面要聽解說太忙了...這一道我沒聽清楚叫做什麼,但吃起來有點像炸紅燒肉,可以搭配一旁的辣醬一起享用。(那辣醬有人覺得超辣,也有人覺得不怎麼辣...應該是視個人的嗜辣程度而定吧...)

DSC07011.JPG

樸實無華但清脆可口的炒高麗菜其實也很不錯吃。

DSC07037.JPG

下一道是加入咖啡豆一起去拌炒的貴竹筍,酸香可口的滋味裡可以感受到一絲咖啡的香氣,蠻特別的。

DSC07020.JPG

再來這一尾是清蒸的吳郭魚,體型很巨大,然後吃起來一點土味都沒有,鮮嫩的肉質很快就被大家分食殆盡了。

DSC06981.JPG

最後這一鍋是咖啡排骨湯,除了排骨和咖啡豆以外還加入了大量的蕈菇,滋味相當鮮甜,然後咖啡味因為是淡淡的,所以也不會讓人覺得喝起來味道很奇怪,整體來講蠻順口的。

DSC07044.JPG

然後還有這個甘甜好喝又清香的馬告紅茶也深獲大家的好評。

DSC07059.JPG

飽餐一頓以後我們又回到了上午咖啡廳的那個空間繼續聽耑妤解說更多與咖啡有關的知識,其中包括了瞭解大家平常喝的那種銅板價咖啡是怎麼做出來的(會知道為什麼它可以賣得那麼平價的原因)、三大咖啡豆品種的特色、如何去分辨一杯咖啡的品質到底好不好...等等,我自己聽完以後是有獲益良多的感覺。

DSC06724.JPG 

然後不管大家平時有沒有在喝咖啡,應該或多或少都聽過咖啡豆有什麼日曬、水洗、蜜處理等不同的處理法吧!?

DSC07398.JPG

前面在導覽解說的時候其實她就有跟我們提過幾種不同的處理法了,但這個階段是直接拿出來讓大家看經過不同處理法以後的咖啡豆會長什麼樣子,然後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打開來聞一聞裡面的香氣。

DSC07047.JPG

下午的解說內容其實非常豐富,花的時間也蠻多的(還好現場有提供咖啡可以提神XD)...過程中有任何疑難雜症隨時都可以舉手提問喔!

DSC07088.JPG

再來這一趴我想是大家最期待也覺得最新奇有趣的「手搖陶甕烘豆DIY」環節!其實平常大家一般概念裡可能都覺得烘豆就是把咖啡豆都丟進某個機器裡去烘焙這樣,但其實大家如果真的很熱愛咖啡,也想體驗自己在家烘豆,但又買不起那些高檔烘豆設備的話...也可以自己利用一些其他比較容易入手的器具來烘豆,這種手搖陶甕就是其中之一。



當天我也錄了一小段教學影片讓你們參考。

DSC07115.JPG

當天的體驗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將業者已經處理好的咖啡豆整包倒進裡頭。

DSC07131.JPG

每個人都很聚精會神地在「搖」自己的陶甕,耑妤以及現場其他達人們也會到處巡視,糾正大家的動作。

DSC07225.JPG

大家都玩得很不亦樂乎的感覺,過程中歡笑聲不斷。(看到別人手痠的模樣還有烘的咖啡豆一片焦黑都是很棒的笑點)

DSC07124.JPG

因為離火源還蠻近的,所以必須戴上手套(其實戴上了還是有點燙...但是不至於到燙傷的地步啦~),然後照片看起來有點模糊是因為手一直在動,不是因為我相機沒拿穩喔XD

DSC07178.JPG

烘完以後的咖啡豆是從那陶甕握柄的洞倒出來,還蠻意想不到的吧!?

DSC07201.JPG

接著可以使用各式各樣的現場工具來降溫,比較直接的就是拿到大電風扇前狂吹!

DSC07214.JPG

咖啡豆完全冷卻以後就可以篩選一下品質,一些比較太焦黑的可以直接淘汰。(然後也有人是整盤的咖啡豆幾乎都很失敗...)

DSC07330.JPG

像這位先生搖出來的咖啡豆本來第一盤播批評得一文不值,但後來又重新烘了一批,第二次的就扳回一城,得到耑妤大力的讚賞!!!

DSC07331.JPG

比較成功的烘焙咖啡豆大概就長這樣...

DSC07232.JPG

再來大家可以選擇要把完整的咖啡豆帶回家還是研磨成粉以後再帶回家,大家因為家中幾乎都沒有專業的研磨咖啡機,所以幾乎都是選擇直接磨成粉狀。

DSC07240.JPG

補充說明一下,其實烘焙咖啡豆的成功與否有時光看剛才的外觀看不太出來,要磨成粉以後顏色也是均勻的,才表示真的烘得很成功。(均勻的燒焦例外)

DSC07306.JPG

接下來倒進紙袋裡又經過封口機的處理就幾乎大功告成了!

DSC07303.JPG

第一次帶著自己所烘焙的咖啡粉回家,大家都覺得蠻新鮮而且又有成就感的。(回家以後建議擺個三到五天以後再泡來喝會風味更佳)

DSC07336.JPG

如果你們真的不愛這種DIY也懶得自己動手的話...現場也是有販售達人們烘焙、研磨好的商品啦~

DSC07386.JPG

結束以後我們還享用了濕潤美味的巧克力布朗尼,吃起來的滋味有點甜中帶鹹,不會很膩,搭配著午餐時有喝到的馬告紅茶,真是感覺幸福極了~

DSC07278.JPG

以上就是這次的分享,其實在台灣的北部地區像這樣有咖啡園導覽以及體驗DIY烘豆的地方真的不多,我是覺得不管你們愛不愛喝咖啡,只要是對咖啡這方面的文化和知識有興趣的話都可以來報名體驗一下,也算是增廣自己的見聞,然後當天午餐的部分品嚐到了許多平常沒有接觸過的特色料理也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身為吃貨還是蠻注重吃的部份的...),以上體驗的過程和一些感想就提供你們參考嘍~希望大家來這裡的時候也會跟我一樣覺得度過充實又美好的一整天!

基本資料(鑫園馬告 X 白吉莎咖啡莊園)
地址
:桃園市復興區羅馬路六段36號
電話
:(03)382-1830
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inyuan601/
備註:平日請先來電確認


ig600

facebook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錢 的頭像
    老錢

    老錢的老巢

    老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